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的今天,粮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发展农业 。尽管农业生产力日益提升,全球仍有七八亿人口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威胁。如今,这种粮食匮乏的局面,已不仅仅是贫困人群没有足够的食物,而是直接威胁到一些国家或地区社会的延续,这个问题特别显著地出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那么发展农业 ,究竟是全球粮食生产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需求吗?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2023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报告发展农业 。报告结合了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以及今年的极端气候变化,警告说,全球粮食危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许多地区的人民将面临更大的粮食短缺压力。
9月4日,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在2023年国际服务贸易大会上,针对粮食危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发展农业 。在会上,有记者提问程国强:如今的全球粮食危机,是否因为人口太多,而粮食生产赶不上人们的需求呢?
程国强回应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指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主粮如小麦的产量充足,足以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发展农业 。至于为何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深陷粮食危机,问题的根源则应归结于粮食贸易的不平衡。他提到,从1961年到2019年,全球人口从10亿增加至77亿,但粮食的产量却从9亿吨增长到了27.22亿吨。这个增长的比例表明,粮食总产量完全能够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然而,尽管粮食生产的增长与人口增长的比例愈加合理,粮食危机却依然加剧。
以2021年为例,发展中国家对小麦的总需求量接近5.04亿吨,占全球需求量的70%发展农业 。然而,这些国家总共生产的小麦仅为3.77亿吨,不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而剩下的产量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手中。虽然发达国家因为高消费水平和工业化利用,单个国家的小麦消费量较高,但由于人口少,整体需求量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将发达国家的剩余粮食通过贸易或援助流入发展中国家,全球粮食危机本应得到缓解。程国强进一步强调,粮食危机的实质是由于粮食的分配极为不均,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尤为严重。
从生产和供应角度看,发达国家在全球粮食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的粮食供应和市场掌控力基本上集中在这些国家手中发展农业 。一旦粮食生产和供应链出现问题,粮食危机便会迅速蔓延。传统的粮食危机风险,如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依然是主要的触发因素。而近年来,印度因自然灾害而暂停大米出口的做法,便是典型的传统风险的体现。但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来自于非传统威胁,如粮食的金融化、集团化、能源化,甚至是地缘政治冲突。例如,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干预,导致粮食危机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预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危机愈发由非传统因素所引发发展农业 。诸如粮食的金融化、集团化、甚至武器化,这些现代方式正在加剧全球粮食的紧张局势。在这些变数的推动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受限于地理条件和农业技术落后的国家,越来越难以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相较而言,发达国家能够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强大的资源来确保粮食的供给,并通过控制粮食市场来施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让我们以美国为例,来详细探讨这一现象发展农业 。美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实施农业新自由主义政策,通过双边贸易手段将粮食销售给发展中国家。这些美国粮商借此获利,并逐渐占领全球市场,但随着这一政策的推进,背后逐渐展现出更多控制性意图。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美国进入了新自由主义时代,这种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金融和经济手段削弱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巩固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发展农业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自然成为了这种政策的重要工具。虽然美国宣称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在农业领域,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策干预。例如,《农业法案》取消了曾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大量财政补贴刺激国内农业生产,重点是出口至全球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然而,美国的这一策略并非单纯的经济行为发展农业 。在推动其农业政策的同时,它也开始通过操控粮食价格、影响种子市场等手段,进一步破坏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独立性,迫使这些国家依赖美国的粮食出口。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误入美国的新自由主义陷阱,进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如取消政府对农业的基础投资,推进市场化改革。然而,结果却是农业生产力未能得到提升,反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困境。
这些改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无法与欧美国家的高效农业生产竞争发展农业 。欧美国家有着机械化的大规模农业,而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滞后,导致本国农产品无法与进口的粮食在质量和价格上竞争。市场上的价格战让许多农民陷入贫困,不仅难以维持生计,甚至深陷债务危机。为了偿还债务,农民不得不将土地出售,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集中化和农业生产的单一化,最终导致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严重下降。
以拉丁美洲为例,特别是海地,这个曾经自给自足的国家,在接受新自由主义政策后,粮食进口依赖度大幅增加发展农业 。2020年,海地有超过370万人面临饥饿,甚至有很多人只能靠食用泥土来维持生存。
新自由主义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自给自足的缺失,更改变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结构发展农业 。大农场的崛起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让国家和普通农民几乎无法从中受益。少数人通过这些改革积累财富,而国家和大多数农民反而承受了更大的贫困压力。
美国的粮食霸权不仅仅通过经济手段体现,实际上,美国的农业优势使其控制了全球粮食供应链发展农业 。通过双边和多边投资协议,美国帮助其跨国粮商在全球扩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协议,发达国家的粮食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控制了粮食的供应和价格。
这些跨国公司利用价格战、种子控制和市场垄断,进一步破坏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独立性,使得这些国家越来越依赖美国的粮食供应发展农业 。而美国也通过金融化、武器化等手段,让这些国家形成对美国农业的依赖。
今天,美国的农业政策仍然深刻影响全球粮食市场,而这些影响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深远的经济与社会冲击发展农业 。随着全球粮食市场的集中化,发展中国家逐渐失去粮食生产的自主权,而这些国家的人民只能在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中挣扎生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发展农业 。面对外部压力,尤其是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粮食打压,中国不断努力提升农业自主能力,并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创新,不断加固自己的粮食主权。
这其中,农业科学家们,尤其是像袁隆平这样的农业领军人物,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农业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得中国不仅能够保障国内的粮食需求,还在全球粮食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发展农业 。这种在农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保障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粮食安全不仅关乎经济,更关乎国家的生存与稳定发展农业 。面对未来,全球粮食危机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挑战。